2023.02.04

其實這幾年來,經營自媒體最大的收穫,並不是賺了多少錢(事實上我並沒有積極在進行知識變現,連聯盟連結都少的可憐幾乎沒放。),而是像我這樣思想怪咖的人,能夠認識一群他們也自稱怪咖,但在世界上卻有一定影響力的人。

非常謝謝在美國的Lawrence,即使跟台灣有著10幾個小時的時差,還是願意花時間跟我meeting,特別是可以用來專注在事業的時間,或是陪伴家人(吃Pizza XD)的時間.

第一次跟Lawrence meeting時,是在美國地區的半夜,這次meeting是我自己選擇台灣時間的半夜,我們從台灣時間的半夜12點聊到凌晨3點。

我們有很多共通點,例如學程式的首要目的不是為了求職找軟體工程師的工作。

我們發現問題、思考市場供需、商業模式,最重要的是我們驗證市場並打造產品。

記得我們第一次線上見面時,他就跟我說「我能感受到你應該很孤單吧,絕對不要放棄追求你的理想,從你的文章中可以看得出你的價值觀、你的思想獨特,從小你就是這樣的人,不要因為長大經歷了社會體制、框架,而忘記了原本的你是誰。」

嗯,在我出發旅行前,確實是。

你很難跟朋友聊什麼是自媒體、知識變現、接案等,甚至當時也還沒出現能定義這些事情的名詞。

10年前,國中的我剛開始做YouTube,一個人去思考跟學習如何拍攝影片、剪輯影片,回答問題、經營粉絲團、RC社群,甚至解決技術問題等,在完全沒有任何技術支援,沒有任何人可以給你指導、甚至關心、信任,因為當時的台灣還沒有人知道為什麼要拍影片、事實上使用YouTube的人也並不多,至少在我身邊一個都沒有,所以自己要學著去面對這所有的一切。

國小的我開始做自媒體、接案、創造。

到了國中,一直到大學、研究所,雖然換了平台、換了受眾,但仍然做著這些事情,「學習、創造、分享」。
到現在,雖然一樣沒賺什麼錢,但孤單的感覺消除了很多很多很多。

除了認識到這一群價值觀獨樹一格卻有影響力的人以外,在旅行時我也認識到一群像我一樣透過各種方式想辦法旅居世界的朋友,甚至遇見了我現在的外國女友。

經過這3年的自我探索,終於收集到符合我自己想追求的標籤「indie hacker, digital nomad, micro-saas」。

BTW, 因為這陣子參加的讀書會輪到我簡報,剛好要做一個簡短的自我介紹,所以我也整理了一下關於我自己。

(自介放在下一篇貼文好了)
然後這篇文應該會看起來思緒很亂,因為要凌晨4點了,我該去洗澡了。

經營自媒體的最大收穫 | 我如何認識美國創業家

為什麼人人都該經營自媒體。我如何認識美國創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