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7

近來網絡上充斥著關於「XX歲之前應該要有多少存款」的問題,甚至有人發文表示21歲存款30萬讓自己感到自卑。

我對此有自己的看法:

賺錢僅是價值交換。不論年齡、擁有多少存款,都只是代表你提供了價值並獲得了相應的回報。擁有更多錢並不代表更厲害,反之亦然。很多人可能受台灣教育的影響,完成義務教育後,攻讀大學、碩士的主要目的都是為了薪水,在這個體制下我們並沒有太多選擇。

選擇對的專業是上大學時的一種幸運。提前了解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情是幸運的,但如果選擇錯誤,大一大二時會不斷詢問自己是否應該轉系。經過大三大四的堅持,沈沒的成本也隨之提高。

從投資理財的角度來看,我們都知道投資、錢滾錢的道理,但時間覆利最重要的基石其實是「本金」。

我並不是說存錢不重要,而是在大腦仍能靈活運作的人生階段,盡量「提升賺錢效率」,將錢用於「投資自己的頭腦」,而不是保存在銀行或投資於自己無法掌握的市場上。

就像馬雲所說:「投資年輕人就是投資自己的未來」。所以,在30歲之前,如果你不把錢用於投資自己,那你現在就是馬雲所說的應該被投資的年輕人。

我對於時間及金錢的運用:
下面是我對於時間及金錢的運用以及產生的結果。

  • 沒有錢,花大量時間自學,接到5000元的案子。
  • 用少量掙到的錢購買在線課程,加速學習接案、溝通、專業技能。
  • 接到15000的案子。
  • 購買書籍、課程、參加講座,接到150,000的案子。
  • 能力提升,能觸及到的人脈也提升了,接到300,000的案子。
  • 學習商業模式,拓展被動收入。(你能掌握的是自己事業的被動收入,不能掌握的是市場的投資報酬收入)

這些能力即使不自己接案,翻翻104看看職缺和所需的技能樹,投入職場好像也有不錯的薪水。

但我並沒有想象中賺的多,存款也非常少,頂多就是有「緊急預備金」,剩下的錢我仍然持續在投資自己,用來擴增自己的視野。當價值觀、能力、人脈各方面條件全都升級了,這個時候再來談賺錢也不遲。

我自己的價值觀在現階段是生活還過得去就好了。透過「新富族」的模式,收入僅用來維持基本生活條件。這樣就有更寬大的時間拿來提升自己的能力、探索自己,以及積極拓展更多商業模式。

總結來說,我認為,比起問自己,「XX歲應該有多少存款」,不如問「XX歲時,我能用多少能力推動多少價值」,那個對我來說才是真正的開始賺錢。

為什麼30歲以前別存錢